嫩江市关工委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搜索

一对志存高远精明能干的青年

一对志存高远精明能干的青年

记石头沟老区村小红笨磨加工厂的故事

科洛镇石头沟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剿匪斗争中,发生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激励着石头沟人一代又一代奋发前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一批能工巧匠赴这个革命老区村安家落户、生产生活,田晓磊和林红夫妻就是典型代表。他们是我市临江乡赤卫村尼尔基水电站库区的移民。整村搬迁时,他们夫妻听说石头沟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村,十分向往,于是,义无反顾地搬到这里安家落户。     

一年以后,他们发现,这里远离城市工业区空气质量十分新鲜、科洛火山群就在周围、大椅山、小椅山近在咫尺举目可望,火山灰覆盖整个科洛地区,尤其是石头沟村、居火山群核心地区、火山灰土壤肥沃,种植的小麦品质好、含面筋量高蒸、煮、烙各种面食做法口感非常好。他们想开办个面粉加工厂,小两口合计后把想法告诉在外地串亲亲的父母,特别征求了父亲的意见。因为,父亲是个老内行,在库区时已经当了一辈子生产队时的磨面工人,对麦子品质、加工用水、磨面流程、速度快慢及其正辊与付辊磨差系数等工艺都有研究,因为,这些技术性手段关系到麦芯是否破坏、面质是否变化、营养是否完好、保存和口感好坏等大问题。因此,他们两口象请教专家一样,征求父亲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法及其市场营销流程的意见,最后,决定用笨磨的加工方法,筹划建厂,准备趟一下市场。

    二零零四年的春天,开始筹备,秋季新小麦下来就开始加工,一炮走红。本村的、外村的、本乡的、外乡的都来买笨磨加工的面粉,一时间搞的供不应求。还有的人家拉来小麦销售或换面粉,为了保证面粉质量,他们只收本地火山灰土壤种植出来的小麦不收外地的小麦。为了麦源和廪储保证生产,他们又承包了四十公顷土地,开办家庭农场,专门生产小麦,每年轮换一次耕地,以保麦源、麦质。为了正规化生产经营,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执照,并署名挂牌,号称:“嫩江小红笨磨面粉加工厂”、“嫩江田源家庭农场”。为了提高产品档次、走向更大的市场,他们开始到专业部门搞产品检验、测试,并注册了商标,为了防假和冒充,他们用田晓磊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目前,在嫩江市已经推开,并销往齐齐哈尔、哈尔滨、大连、北京、上海、南到广州,前景十分可观。从反馈的信息了解到,一是麦香味正、二是面筋好、三是本色面样,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小磨加工的产品,有的食品厂做各类点心、有的饭店做主食:饺子、面条、饼类。有些“回头客”反馈信息说:“我们吃出了人民公社生产队时的味道”。总之,“回头客”与日俱增,产品已达供不应求态势。

几年来,他们秉持顾客至上、信誉至上、质量第一办厂的宗旨和坚持“三条原则”即: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保持产品原生态的原则;追求面粉的粗纤维和皮心并重高质、高技的原则;从而,保证小麦胚胎、胚芽、蛋白质不遭破坏,做到“两化”即:面粉健康养生化、小麦绿色生态化。近几年,销售利润在15万元左右,利润率在25—30%。通过走访学习和商业运营的实践,他们的产品包装,根据面粉颜色、食用方法、食用选择,分精、普和一罗到底等品种,有笨磨普通粉、笨磨全麦粉、笨磨黑小麦粉、笨磨黑小麦全麦面粉。包装有:真空包装、盒式包装、定量包装;袋式有:帆布袋、无纺布袋,精量有:50斤、10斤、5斤等十多款式包装。目前,在保质、防腐、易储、易运都达到商品市场运营标准。在嫩江市超市、粮店、电商平台和网络多方位销售。为上海长平食品有限公司代理加工面粉;为北京乐趣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代理加工面粉。已经走进关内、迈过黄河、跨过长江、正在销往全国。

   田晓磊,今年37岁、高中文化,头脑机敏、处事果断、勤劳善良,是个精明能干的优秀青年。妻子林红、34 岁初中文化、聪明贤惠、心灵手巧。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工厂、农场、饭店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社交齐头并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家庭大事找父母请教,日常工作由小两口商量协调。妻子林红特别能干,多次提出开个小饭店,理由有四条:一是石头沟村、村型大、人口多、土地多、种地大户多、富裕户多;二是黑嫩公路在村中穿过,他家就在公路旁边、地理位置好;三是该村具有三百多年的驿站风土人情,站上人好客、为人热情,讲究交谊;四是该村是革命老区,有许多革命故事和悠久的驿站文化,市、镇、村在路边又建了一所革命老区、驿站文化博物馆,经常来此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小两口认为:天缘、地理、人情都和适宜,思路统一后,说干就干,开起了饭店。由于心灵手巧,自己当上灶师傅,淡季时夫妻俩又分别赴嫩江街里大饭店拜师学艺。饭店平均每年产值在20万元、利润在6万元左右。

为了提高经营能力和驾驭市场的本领,他们每年都参加省、市、镇有关职业培训班,特别是省“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获益匪浅。他们利用农业淡季的机会,奔赴各地走市场、搞调研,寻找一切可能,拜访专家、行家、广交朋友,在获得真传的基础上,不断地投入成本,从而,在同行业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几年来,他们南下北上、走隘口、渡险滩、踏黄河、跨长江,投血本、寻机缘,总之,苦辣酸甜都偿到了,对市场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有时,遇到一些困难,经济上受到损失,吃了一些“闭门羹”搞的捻转反复、彻夜不眠,一度有些灰心。镇里老促会的领导了解情况后,经过反复做工作和亲友们相劝,他们打消了对涉入市场的顾虑,又打起精神、挺起腰杆、继续前行。他们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有了规律性认识,对自己的企业前景充满了信心,对笨磨加工的特点、特色开始有了全新定位。2019年产品质量和信誉不断攀升,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他们准备扩大再生产,市县老促会领导在调研中了解情况后,给予大力支持,嫩江市老促会投资10万、黑河老促会支助2万,扩建厂房280平米、建水泥晒场700平米,提高加工能力40%。今年,施用“沃坤生物有机绿色肥料”,种植面筋好、蛋白质高黑小麦和硬质小麦600亩保证绿色品牌原料供应。2021年投资40万元、其中:黑河3万、嫩江10万,新上八套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准备提档升级、扩大再生产。

几年来,小作坊由小打小闹,发展到年产值45万元、利润12—15万元;小农场平均年产值30多万元、利润8万元和饭店利润6万元加在一起29万元之多,这是作者调研时得到的保守数字。目前,厂、店、场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400多万元,初具规模,具有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为老区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但是,田晓磊与林红夫妇致富没有忘记老区人民、没有忘记石头沟村的乡亲们。谁家有事求到、用到、能办即办;用车用辆挤时间也办;村里号召扶贫捐款,他们家积极带头;顾工时贫困户优先;村里有个绰号叫“高老孩子”的贫困户有病有灾,他们主动登门实施救助,借钱从来没要过。市里工商联组织个体户捐资,从来都走前头,给信就捐,特别是疫情期间多次捐款捐物,由于有了知名度,扶贫救助捐款逐渐多了起来,没做详细记录、初略统计2—3万多元。

几年来,他们走过的道路也不是笔直平坦的,也充满了荆棘与陷阱。这些坑坑洼洼,不但给他们经济造成损失,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造成压力和打击。比如:兴业之初,经济有困难,买机械用旧的,经常受骗,有一台清粮机40、000、多元,买到家不能用、无法修补、成了一堆废铁;还有一些机械零件,是新的但,是假的,安装在机械上,在地里不能干活、一停就是一两天,家里人埋怨、自己懊悔,耽误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真是一言难尽啊!至于,发货不算帐,讨帐要帐不给,不讲信誉,找理由赖账等等,一肚子的苦水倒不净。总之,这么多年,也熬过来了。采访中田晓磊说:“阳光总在风雨后,曙光就前头,党和政府这样关怀我们、市、县、镇各级老促会领导支持我们、宣传我们,没有不把企业干好的理由”。丁奎供稿。

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