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市关工委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搜索

让红色基因植入心田融入血液

让红色基因植入心田融入血液


    红色是党旗,红色是血脉,红色是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给百年中国带来的色彩,如此鲜艳,如此夺目。近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江山红色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文章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文化教育,让红色文化入心入脑。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大大加强,这些精神素质即使红色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又是红色精神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在新的条件下,培育红色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红色精神入心,让红色精神留印。

加强霍龙门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讲好霍龙门红色故事,一山河一血,一抔pou热土一抷pi魂。在党的一百年非凡奋斗的历程中,霍龙门人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拼,不懈奋斗的红色故事层出不穷,这些红色故事如何才能入心入脑?一是要阅读红色文艺作品,红色文艺作品的感染渗透力极强。要充分挖掘提炼霍龙门镇红色文化,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作品。把革命老区党的波澜壮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出来,激励党员群众青少年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二是让收在镇馆的文字都活起来。镇馆里一份份资料、一件件物品、一张张照片,深刻展现了霍龙门英雄事迹,释霍龙门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对民族解放无私奉献。我们要深挖红色资源的“富矿”,强化红色故事,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党员群众青少年走进革命遗址,走进镇馆,走进红色景点听战斗故事,了解镇史馆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接受革命先烈的精神洗礼。自霍龙门镇史馆确定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以来,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青少年前来接受教育,起到积极的效果。三是通过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身临其境,领悟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等让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瞻仰向体验、学习,领悟转变,让红色精神入心入脑。唯有让红色精神真正“入心入脑”,能传承好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让红色精神留印,这就需要我们对旧址进行保护,要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更要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千载光阴转瞬即逝,大多数遗址早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剩下不多的历史遗址,以供人们研究参观。霍龙门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的遗址遗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霍龙门镇境内还有两处保存较好的抗战遗址,霍龙门沟村的北岗屯侵华日军火车站建筑群和霍龙门侵华日军东山炮楼。火车站建筑群位于北岗屯,东距霍龙门林场约500米,东侧为居民点。其由候车室、货物处和站北日军警备队炮楼旧址组成。炮楼为三层砖混结构,占地270余平方米候车室和货物处早已变成民房。该建筑群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也是对研究二战侵华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霍龙门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是东北抗联24个战例之一。霍龙门这些遗址物都是不可再的资源,这些遗物历经风吹雨打,已残破不堪,加大对这些遗址遗物旧址修缮保护,刻不容缓,已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创新举措,打响遗址保护的保卫战。霍龙镇党委政府对这些遗址遗物挂上遗址保护标志,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对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霍龙门镇将址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打造文旅融合传承红色精神,将旧址为红色旅游景点,推出红色经典体验之旅游路线,将址穿珠成,切实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红色精神留印,让沉睡的历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国主义教的基地



龙门镇关工委   王化田

2021年9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