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市关工委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搜索

嫩江市:银发余热生辉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关爱明天网      发布时间:2022/9/27 11:33:14


在黑龙江省嫩江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均年龄超63岁以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主动作为,挑战自我,发挥“桑榆”之力,把光和热洒在家乡的大地上,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就是嫩江市关工委百名“五老”。


带头创业,办新型经营主体


临江乡新江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军山,从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在村里领办了客车营运、鱼类加工和粘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项目,自家年实现产值120多万元,年纯收入40多万元,同时让一些村民一起种植加工粘玉米,实现了共同致富。塔溪乡二十里河村党支部书记、关工小组长金广山,带头发展黄牛养殖产业 ,在畜牧专家的帮助下采用电子围栏,牛身上带有监控器,实现了科学养殖,目前自家养殖黄牛120多头,年实现经济收入20多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养牛户发展到16家,黄牛存栏达400多头,仅黄牛养殖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创收近100万元。白云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干部张洪信,带领23户农民种植中草药,目前种植面积已达450亩,去年部分农户已经初见成效,每亩效益高达4.5万元。联兴乡畜牧站退休干部陈树峰创办个体养猪场,目前存栏1000头,年出栏近2000头,年实现经济效益近80万元。如今,“五老”们成了嫩江农村创办新型经济实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支持青年,创业走上致富路


双山镇双兴村返乡青年刘志军发展棚室蔬菜项目,开始时遇到了资金和技术上一些难题,村党支部书记、关工小组长李伟得知后,找到双山镇关工委常务主任王庆祝,他们又一同找到了双山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种植专家,请专家给与技术指导,在专家的帮助下蔬菜种植技术难题得到了解决;面对资金不足问题,镇村两级关工组织和五老人员,共筹集资金8500元,借给刘志军投资棚室蔬菜项目。通过镇村两级关工组织和五老人员的帮助,刘志军目前建有蔬菜大棚12栋(2021年新增8栋)、4500平方米(2021年新增3200平方米),年可实现经济收入8万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该村目前建有大棚32栋、12000平方米,年产各类蔬菜 10万公斤,年可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白云乡关工委常务主任张洪信,带领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指导帮助清泉、巨宝两个村农民种植中草药,目前已有23户农民种植中草药面积达450亩。去年巨宝村农民种植中草药已经初见成效,每亩效益高达4、5万元。伊拉哈镇三星村“五老”周连义,在一片荒山秃岭上种植苹果、沙果、葡萄等水果,并在园内建有鱼塘、饲养鸡鸭鹅等禽类,建设起了集采摘、餐饮、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园,年可实现收入2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海江镇金星村“五老”张风天创办“风天农机合作社”,先后为40多个贫困户提供就业创收岗位,在他合作社工作的贫困户每人年收入4--6万元,他本人还包扶4个贫困家庭,免费代耕、代种,帮助这4户贫困家庭如期脱贫。霍龙门乡14名“五老”人员主动与13个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创收,使这些贫困户如期实现了脱贫。


争取资金,助力村经济发展


临江乡铁古砬村共有五名“五老”人员,其中有三名老干部、两名老教师。在移民工作初期,部分村民对移民工作不够理解有抵触情绪,致使移民工作一时受阻。在这种情况下,“五老”人员发挥了威望高、受尊重、影响大的特长,老干部张彦龙组织其他“五老”成员,一同深入到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移民搬迁工作。在搬迁过程中,“五老”刘山德、张彦龙,得知黑河有寒地试车项目,觉得铁古新村自然环境适合这个项目,于是,“五老”刘山德和张彦龙三次跑黑河做项目争取工作,最后得到了项目公司的认可,项目落地铁古新村,每年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创收30多万元。同时,刘山德组织“五老”人员向上争取到了七百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该村兴建民俗住宅和牛羊出村养殖项目。在兴建民俗住宅项目时,需要把房屋按照满族习俗进行改造,有的村民对房屋改造产生了异议,又是“五老”人员刘山德、刘全德、邢德生带头将自己家房屋献出来进行改造,在“五老”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主动对房屋进行改造,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打造成了三个集渔村和满族驿站文化于一体的民俗住宅。2020年末该村成功承办了全市冰雪文化节,吸引了二千多冰雪爱好者到铁古砬新村旅游观光。如今,村里建起了健身广场,民俗体验房、江边餐饮等,初步形成了农旅、冰雪融合经济发展的态势,乡村民俗旅游的品牌已经叫响。山村文明建设逐日好起来,每当夜晚路灯亮起来后,村民都会出来到健身广场活动,村里晚上也热闹多了。


发挥专长,提供新科技支持


嫩江市关工委根据“五老”技术特长,组织成立了四个讲师团,去年以来先后组织线上线下培训班7次,接受培训农民560多人次,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农机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等,使受训农民既学到了相应技术知识,又增强了创业致富的信心。其中,51名有技术专长的“五老”人员与乡村实体产业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做技术指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莫到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如今,嫩江市广大“五老”坚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誓言,他们放大余热效应助力“乡村振兴”,为谱写好嫩江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银发力量和智慧,用激情演绎着银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嫩江市关工委 信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