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市关工委网站

浅析抢占互联网教育阵地,践行普惠青少年

浅析抢占互联网教育阵地,践行普惠青少年

嫩江市关工委    郭淑琴

      运用网络信箱、智能手机微信群等传输信息、电脑网站存储信息,推进传统办公方式向网上办公方式转变是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而强化“网上关工委”建设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占领的阵地。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主体的广大“五老”如何不断提升发挥“网上关工委”作用,不断提高践行普惠青少年能力水平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和践行的新课题。

    一、 把自己培养成网络能人,为青少年搭建健康向上的网络平台

     网络信箱、智能手机微信群等新媒体已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对正在成长最活跃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作为广大“五老”如何发挥优势,学习、运用并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努力适应用网络思维想问题,用新媒体与青少年沟通交流,从换位思考的角度走进青少年心理,延伸、拓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途径是我们广大“五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唯一的选择就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担当,努力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等困难,培养对互联网的兴趣,走进网络,实现“六会”,也就是顺应新时期新任务要求,尽快“自我革新”,以几十年形成的丰富工作经验、成熟心智和老同志的沉静去迎合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网上工委”建设的发展规律,逐步实现“网上关工委”建设的必然王国跨入“网上关工委”建设自由王国的飞跃。在2016年省工委专题培训班后,嫩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的广大“五老”在学习培训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用网络工作的能力水平,如伊拉哈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信大林同志用两年的时间,通过网络信箱和手机微信群,完成了全镇13个村青少年家规家训的编辑工作,现已装订成册,成为广大青少年终生遵循的传承。科洛镇常务副主任丁奎同志在开展“乡村振兴五老行动”活动中,发挥“网上关工委”作用,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为有需要的青年农民创业聘请教授和专业技术咨询等。嫩江镇、联兴乡常务副主任张旭升、陈树峰等大多数老同志都在很短时间学会打字、用网络信箱传输文字、用手机微信群发布通知、讨论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会对我们广大“五老”“网”开一面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的各个层面。目前,广大“五老”和青少年都实现了对网络的认知,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纸媒市场越来越窄,我们引以骄傲的“关工简报”已不再是主要宣传阵地。为青少年搭建健康向上的网络平台,是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当前和今后实施关心下一代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嫩江市关工委按省关工委制发的《关于全面深入建设“网上工委”的指导意见》,边学习培训、边实践、边总结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截止目前,一是全市已经建立基层关工组织网络信箱68个,实现了上下沟通,文字材料在网上传输。二是全市基层关工委同所属基层社区、学校、村屯、通讯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关爱青少年志愿者工作团、家长学校等全部建立了智能手机微信群,实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会议通知、情况通报、典型经验等信息交流全部通过网络信箱、智能手机微信群传递。目前全市基层关工组织已建立智能手机微信群20个,入群人数已达812人。三是为了不断提升网络利用空间,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存储作用,市关工委为每个驻会的老同志购置了电脑和打印机。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开展各类网上互动活动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实现了由传统办公方式向网上办公方式的转变。四是为了进一步发挥网站在青少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市关工委先后购置了为网站配套的摄像、照相、扫描、彩印等设备,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节点和校外辅导站的活动平台,发挥网络作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帮助救助困境青少年、创办网上家长学校、交流“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经验做法等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项活动。让网络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快“网上关工委”建设,实现网络同关工工作的融合发展

随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党中央提出“构建两个10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突出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发挥互联网传播快、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加快互联网建设,提升网络同关工工作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嫩江市关工委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不断拓宽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教育阵地。如2017年以来,一是连续三年暑期开展网上“中华魂”主题读书征文竞赛活动。全市每年通过网络信箱和微信平台评出100篇优秀征文,在年度“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总结会上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推动了主题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大力开展。“两史”、“三爱”、“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近年来,嫩江市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除了深入城乡做传统报告外,把中国8大精神、法制教育资料等发到网上,供青少年学习、借鉴。三是利用网络开展帮扶救助困境青少年活动。近年来,市关工委所属关爱青少年志愿者工作团用网络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和广大“五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仅2018年就通过网络募集爱心捐款233,200元,捐助各类新衣服365件套,新书包150个,捐助“壹基金”温暖包66个;2019年,通过网络募集爱心捐款75,500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65人。除此还有衣物345件套,为边远农村孩子捐助温暖包186个。仅2019年春节前,关爱青少年志愿者工作团通过网络向广大“五老”、爱心人士发布为进城读书的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号召,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爱心捐款40,450元,为农村建档立卡的36名贫困生解决了进城上学之需。四是抢占网络宣传阵地。嫩江市有基层关工组织211个,有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双阳红活动室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220处,充分利用这些校外活动场所,把“五老”同青少年的学习心得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观后感,选择有代表性的发到网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的在青少年心中形成、扎根。如在校外辅导站“爷爷奶奶一堂课”的故事会、“五老”法制宣传教育大讲堂,特别是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中,“五老”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互相促进,纷纷把自己的感悟、心得体会写出来在网上交流。通过网络不断扩大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使广大“五老”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老同志的责任担当。使广大青少年在同“五老”的互动当中,更进一步明确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自己学习的目的、成长的目标、担当的光荣使命。

三、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同社会各界共同发挥作用的网络平台

      我国是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5G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互联互通,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作为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充分发挥现有87个网络信箱、20个智能手机微信群、市关工委网站等新媒体的同时,连接市广播电视台、省市县区等相关网站,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实现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最大化。一是学习领会国家对互联网建设的政策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使用互联网的制度和规范要求。二是同中国关工委、省及各市县区政府、关工委相关网站、电视台、宣传部、文明办等相关部门联通,设立关爱保护青少年专栏,扩大对青少年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同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未检科、法院的少年法庭等司法部门联通,除了共同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外,携手对问题青少年和受到法律制裁的青少年共同进行帮扶教育管理,使其回归社会。四是同志愿者协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通,共同发挥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群团组织的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平台共同开展对青少年的关爱保护、帮扶救助、家庭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发挥多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作用,为青少年成长建立生动、活泼、健康、有趣的网络平台,让青少年充分利用节假日在网上参与健康向上的网络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中学习娱乐、健康成长。


文章分类: 优秀作品
分享到: